|
 |
|
微信:likui1977 手 机:13811984576 QQ:1085816954 729714972 网 址:www.bjmuzili.com E-mail:muzili1998@126.com muzilisign@163.com |
|
 |
|
|
|
导向系统中标识主体的本体散失 |
更新时间:2012/2/9 16:00:50 |
|
导向系统中标识主体的本体散失
——长春科技文化综合中心综合馆导向系统诠析
任何事物的完善,都有着从一般物质需求到特殊精神意志需求的递进,这是文化形态的一般规律。对于导向系统设计而言,更是要求标识在完成功能诉求这一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审美心理的精神需求。如此,便能完成导向系统设计的蜕变。如今的文化类展馆并不是简单的收藏和展示,而是以“以人为本”作为当代文化类展馆设计的出发点,实现从馆本位到人本位的设计思想转变。多层次的消费群体对综合馆有着多方面的需求,从而使综合馆发挥多元化职能,体现社会价值。 一 以个性化为基础的导向系统设计 在满足导向系统功能诉求的前提下,力求在标识形态上的变革和突破是一套有张力的导向系统的设计目标。时代鼓励设计师张扬个性、强调个体想法的自我表达,以赋予导向系统更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兼收并蓄的包容,张开怀抱接受来自各种设计行业、设计形态、设计意念的影响,使周围导向系统的形态具有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另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社会更是把标识功能体验及形态视觉体验能否创新、变异作为拷问设计师能力水平的准绳,于是催生出了诸多具有形式意味的千变万化的功能体验及视觉体验的个性化标识,个性化标识导向系统设计是整个行业的努力方向。 但一个无法掩盖的客观现实是,当导向系统从个案设计到生产、制作、安装,再结合特定的空间情境就能意识到,上述形态各异,个体具有视觉形态美感的标识放置在特定的情境里面之后,却发现和周边环境有视觉冲突,有时表现为喧宾夺主或者视觉上的功能位移。这种偏差一般不是物理功能上的偏差,而是心理感受上的差异,表现为标识与场所环境的格调格格不入,或者标识破坏了场所的整体性,对空间造成了不必要的分割,使原本的整体空间变得条块分割,或者标识在空间中显得突兀,和周边环境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等等各种情况。 在现实问题面前,以个性化为基础的导向系统设计需要增加一个前提,那就是入调。单一的追求标识形式美感,尚未足以解决导向系统在空间中的合理存在的问题,要站在全局宏观的角度以及对整体空间的合理布局,方能赋予导向系统在空间中的合理位置。长春科技文化中心综合馆导向系统在创作时有效的规避了这一问题,个性化标识形态展现的同时,也兼顾了整体环境,大堂总索引标识达到最佳展现效果的同时也对整个综合馆大堂的空间进行了一个合理的空间分割,形成视觉上的节奏感,使标识本体成为空间有机组成部分。 二 满足功能诉求为基础的导向系统设计 必须满足功能诉求,强调实用性是综合馆特殊的建筑属性决定的,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导向系统务必做到使观众对全馆的布局一目了然,并且能够最快的速度通过最短的距离找到观众想要参观的各个展馆。从设计价值最大化的角度看,对创作思路的关注,仅仅只是创作过程的一部分,对综合馆的建筑属性以及设计方向和设计基调的有效把握,决定了全馆的整体风貌。一个优良的创意思路可能催生出一个好的设计作品,而一个优良的设计决策才能站在整体的角度更全面地解决问题,设计视点的提高,设计方向的再明确,也体现了综合馆领导者的全局视点。 综合馆是由博物院、美术馆、科学技术馆、光学馆和地质珍宝馆所构成的大型展馆。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涵盖人文、艺术、科技、地质等多个领域。在设计上,我们保证了视觉基本形态的统一,只是在色彩以及辅助图形有区别,尽可能的使观众一目了然,并且协调各个不同领域展馆的类别差异性。从标识本身来看,简约的矩形形态赋予了标识系统强大的适应张力,使得整套导向系统在保证单体场馆系统性的同时,能相溶于其他场馆的空间环境。在受众需要看到导向信息的时候,标识出现了,而在不需要看到的时候,标识则融入到周边环境中,或者可以做到视而不见,有效的散失在空间情境之中。从导向系统本身来说,良好的服务受众是其基本原则,更是其美的显现。在楼层分流导向标识的设计中,设计者把实用性贯彻到极致,将各楼层信息平面化处理,给受众强烈的直观感受。导向系统满足的不仅仅是实用职能,更有视觉体验以及与观众精神上的交流,给美的定义赋予了新的内涵。 三 以融合周边环境为基础的导向系统设计 (一) 标识和空间环境的融合 相信所有人都认同没有导向标识,并能让人自由行走的空间,是最完美的空间。散失即为融合,隈研吾认为自己的建筑设计是探寻人类真正的充实,为此,他将着眼点放到如何建筑上,他将大地、场所作为材料,根据适合这个场所的方法来建筑。他本意是在谈以下两点:第一,设计的重点是有实效的实施而非在设计室中思索。第二,场所是设计的语言要素,而非仅仅是安置的地点。充分考虑场所,让标识“步入场所”,“融入空间”也是综合馆导向系统具有开拓性的尝试,并达到了环境因素和标识形态圆融的效果。综合馆正门广场下方就是其地下停车场,地下空间与户外的对流风口成为必须矗立于广场上的物件。因地制宜,将综合馆各馆名称标识和通风管道融为一体,保证了正门广场的良好视觉传达与传播的同时,也保证了广场空间的美观和整体。这种将标识和空间环境相结合、把标识当成空间环境的一部分的设计思路,是设计真实美的体现,是设计的大美,是对只在办公室凭空想象的否定。 (二) 标识和文化符号、色彩联想的融合 传递信息的文化符号可以影响受众的直观感受,同时给受众不同的图形联想空间。对于导向系统设计来说,标识与文化符号良好的融合,并在融合中变革与创新,一直是导向系统设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提炼具有传达张力的文化符号,不仅让标识具有特定的空间特征,同时使标识具备了图形的文化联想,丰富了标识形态,也充实了标识的内涵。在整体中求变化,在变化中力求整体,使受众的视觉感受与内在文化内涵相吻合。同时,每种色彩都有不同的联想空间,每个展馆属性各不相同,不同的色彩体系能够较好的使各个展馆相互区隔开来。色彩能够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并且能够产生联想,具有象征意义。色彩也是一种视觉语言,是以色彩语言符号来描述与色彩相对应的存在于人的视觉心理结构中的抽象内容或概念的视觉形式语言。博物院、美术馆、科学技术馆、光学馆和地质珍宝馆的色彩在保证色彩基调一致的前提下选取了不一样的色相,并且每一种色相和各个展馆的属性相呼应。在各个展馆辅助图形及色彩的处理上,力求达到文化视觉符号、色彩联想空间与各个展馆的文化属性相融合,加强了各个展馆各自的文化特征,使观众能够置身在不同的情境有着不同的视觉体验。 四、基于综合馆导向系统设计,对导向系统设计的再思考 一个好的导向系统并非突然产生,好比城市公共机构一样都需要不断的曲折变化,变化是一种独特的永恒,导向系统设计之美不只是单纯的单体形态视觉美,从个性化、满足功能诉求、融合周边环境三个基础特性来分析,以更全面的视角探讨导向系统设计的真正内涵,全力打造人性化标识导向系统。导向系统设计本身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性创作行为,其包含对社会、环境、技术等因素的思考和判断,并要完成对技术的运用、对风格的把握、对受众的服务和对信息的传达等多项职能。以人为本,真正的美在生活的每个角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