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城市,你是否注意到路边指路标牌中,汉字下的辅助文字有时是英文,有时又是拼音?16日,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通过本报向市民介绍,按照国家标准,指路标牌下方的辅助文字,如果是地名,则使用汉语拼音;如果是桥梁、立交、机场等交通专用名词,则使用英语。
本月8日,本报以《拼音英文混杂 路牌应当规范》为题,报道了沙区大学城指路标识牌拼音和英文混杂的情况。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交通设施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国标(GB570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规定,道路指示牌为蓝底白字,字体为黑体字,汉字下方的辅助字体既有拼音又有英语。如果表示地名则主要使用汉语拼音,这样做主要从语言习惯上考虑,如“红旗河沟”,在标牌上就是“hongqihegou”,如果翻译成“red flag brook”就不太妥当;而涉及桥梁、立交、机场等交通专用名词则使用的是英文,这样更便于外国人辨识。
他还介绍,一块标准的道路指示标牌中,标注的指路地点原则上不超过6个,这是为了让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一目了然。另外,如果市民单靠指路标牌开车,想要顺利找到目的地是不现实的。因为,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需要标识的地点太多,一块标牌上不可能一一标出。正确的方法是,行车前熟悉地图,了解将要经过的路口和大致的行驶线路,然后在驾车中结合地图和指路标牌的信息综合判断,才是最恰当的方法。
作者:张珺
(本文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 |